数字化时代组织、人才和文化比以往更重要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物种不断进化演变,通过“打造”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基因,得以延续和发展。商业世界亦是如此,面对席卷全球的数字革命,缺乏数字化DNA的企业必将面临生存危机,构建数字化组织势在必行。随着云技术和智能分析等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正在飞速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在颠覆原有的模式,这意味着参与者必须跟上新时代的脚步。

面向未来,数字化组织应实现各部门、各维度上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在理想愿景中各个部门应实现基于信息及数据流通的业务赋能、面向用户及商业伙伴的统一规划和协同运营、并具备前瞻创新的数字化思维模式,实现组织、技术、业务、思维等多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这些组织若想进行数字化转型,就需要构建全新的架构,使之既能为数字化战略中的关键要素提供明确的支持,又能在转型之路中随需而变、日益完善。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往往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这要求企业要不断培养、引进适合企业发展、具有数字化思维能力的数字化人才。此外,他们还需要在组织内积极构建数字文化,激发全员自发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构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数字化组织,成为支持数字化策略的关键要素

构建“敏捷型”组织,满足企业数字化发展需要。传统的以“层级明显、职能界限明确、稳定的组织结构、强指令性为特点的组织形态,面对数字化转型将更多的被敏捷型组织所替代。新型的、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组织相较于传统组织具有以下特点:①项目团队是组织最常见的基本单元;②成员以专家身份参与工作;③管理者淡化对团队的“管辖”,专注于项目管理;④资源灵活调配;⑤快速响应需求,敢于尝试与创新。



组织架构调整,按既定策略逐步构建起数字化架构,更快、更有效地推动组织转型。商业历史学家Alfred Chandler为我们留下了一句与组织设计相关的著名箴言: 战略决定架构。也就是说,组织设计取决于企业的战略愿景,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数字化转型就是这句箴言的******证明。数字化转型会带来一些特定的组织架构,传统的组织架构无法满足或者无法灵活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因此企业需按既定策略逐步构建起数字化架构,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推动转型。通过研究分析后发现,企业必须在以下四大关键领域内大规模构建数字化能力,并采用相应的治理模式来确保合作与投资,以及成功应对关键的政策问题:

1 数字化客户体验专长:深深植根于企业内部,却又能得到充分的协调发展,确保客户能在各业务单元之间畅享完美的客户体验;

2  大数据和高级分析平台:各地业务团队都可以轻松访问和使用,但维护与协调工作由企业统一进行;

3  端到端流程的持续改善能力:通过各业务单元内执行专家的协作得以实现;

4  数字化创新枢纽:在各业务单元内设立专用资源,不断创造新的业务模式与竞争性策略

然而,由于数字化人才资源十分稀缺,企业不应采用传统的人员与职位分开的原则。他们不能简单地定义这些职能(特别是在企业高层),然后再尝试找人来填补空位。他们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先通过外部招募或内部调拨来获取他们所能获取的相关人才,再据此对领导层架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他们还需做好迅速应变的准备,以确保其能够赶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我们发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历程中,需经历并度过以下三个临时过渡期,企业架构也会随之呈现集中和分散的变化趋势。

1  数字化机会主义。在这一阶段,企业应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要想一次大变样和迅速制胜,企业应在亟需变革的重要环节内部署数字化专家,如规模较大、影响力较高的业务单元等。这些专家会在企业内部积极助推数字化技术的采纳与应用,为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2  数字化集中主义。当数字化举措在组织内部迅速普及升温时,应通过一个强大的数字化部门来对之加以掌控,对各项数字化举措进行集中管理,并通过规模化效应来提升数字化工具和流程的经济性。该部门应负责领导转型项目的进程,确保各方之间的高效合作,对项目执行进行管理,以及避免过度占用公司资源。

3  数字化行动主义。当数字化转型在各业务单元内生根发芽,成为一大核心战略后,卓越中心将随之转向更加精益的行动主义模式,负责监管相关的政策、工具和流程,为数字化转型的执行提供支持。具体的项目执行将由本地业务单元自行协调和管理。此时,卓越中心会推动将资源返还给企业。


培养、引进数字化人才,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石

人才将成为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决定性要素,数字化不仅仅关乎 IT 和技术,数字化更关乎组织的整体转型组织需要重新定义员工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全新文化理念。数字世界的赢家将是具备数字化思维模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应对变化的组织和人才。人才建设将成为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数字化转型要求组织发展一系列全新的数字化能力,如数字化领导力和数字化品牌建设、数字化营销、大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包括数字化领导者、数字化应用人才和数字化专业人才。



对企业领导层开展大规模数字化培训,并对新任数字化领导人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和其他转型项目一样,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需负责和制定整体愿景,并将其明确传达给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企业负责人需确保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并在意见和口径上达成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谁是负责人 。但是不同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的高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竞相采取行动,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却忽略了彼此间的协调,最终导致无人对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进程承担明确责任。因此企业负责人需要保证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达成一致,并明确各自在转型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高层领导团队就能着手将数字化愿景传播到整个组织当中。


数字化转型发展开端,大部分组织的管理层都还不具备数字化转型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企业领导层需要尽快跟上数字化市场的发展步伐。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采用一种全新的领导力培养方法。除了对现任领导班子进行培训外,企业还需要在组织内部注入全新的数字化人才力量,以及开展相关的内部培训。部分企业已通过量身定制的数字化领导力和沉浸式项目来鼓励边做边学的文化,从而有效深化了现任领导层对数字化技术的认知和理解。接受过培训的领导人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企业内部的其他领导人,让数字化培训在组织上下逐层渗透。另一部分企业则从企业外部积极吸纳数字化人才,如聘用技术专识深厚、业务能力出色的资深高管并对其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卓有成效的机构会通过全面的入职培训来帮助新人更好地了解核心业务;企业高管会为新任数字化领导人提供全面详细的入职介绍,帮助其了解企业战略与未来发展重心。他们还会确保新领导人与各业务单元的领导人保持紧密互动和定期交流,如合作开展试点计划并共同对结果负责等。


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不断为企业转型注入新鲜血液。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数字化领导者,也需要数字化专业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数字化专业能力,而数字化专业能力的建设,核心在于以清晰且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标准为基石,打通数字化人才管理任督二脉,建立从战略到执行的人才价值周期管理,避免“体系割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常见问题。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充分应用产品化思维,从学习模式、学习体验、学习内容、学习平台四个角度思考,以更好面向未来,重塑技能。



积极构建数字文化,成为转型大军中的排头兵

建立并发展企业的数字化文化是企业推进数字转型至关重要的一步。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目前只有约两成的企业能够制定数字化文化建设方案并推进落地。

有一个利于数字化转型的文化是企业成熟的标志。这些企业大力鼓励冒险,创新和发展一个合作的工作环境。“文化需要支持合作和创新,在这快速变化、复杂的世界中,如果一个企业将创新视为渐进的,那么它将会在未来几年中被边缘化”。



通过研究发现,领先的数字化企业在文化方面具备以下五个重要特点:

1  客户至上:他们始终把客户放在首位,并以客户洞察,而非产品或技术为出发点来进行创新。亚马逊(Amazon)首席执行官Jeff Bezos总会带着一把空椅子来参加会议,旨在提醒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客户才是会议室里最重要的人物。每年,数以千计的亚马逊管理者都需要参加为期两天的客服热线培训,并定期前往第一线接听客户电话;

2  敢于尝试:他们鼓励员工尝试新事物、新方法,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科技界大名鼎鼎的人物—Tim O'Reilly曾说过: 全力追逐重要目标,即使你没能成功,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3  灵活敏捷:他们通过冲刺项目来迅速采取行动,快速调整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全力排除会妨碍其快速实施新理念和新创意的各类障碍。例如,热衷于敏捷式软件开发的企业会遵循12条黄金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 我们的首要事项是,尽早开发并不断更新优化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客户需求;

4  携手并进:他们善于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大力提倡横向合作与开放原则。例如,Netflix希望员工拥有九大品格与技能, 无私,就是其中之一。不懂如何与他人合作的不羁天才将被公司淘汰出局;

5  不懈创新:他们在企业内部构建起有助创新的氛围,以便紧随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发展步伐。例如,领英(LinkedIn)、苹果(Apple)和微软(Microsoft)等知名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助力其开展自己的创新项目。

成功的企业十分清楚其领导者应拥有怎样的表现,并且将这样的表现与具体行动相挂钩。此类企业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中都在积极构建这样的文化,而不只是在所谓的关键时刻 (如招聘、举办欢庆会、人员提拔、解雇员工等时刻)才将其提上议事日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企业缺少适合的人才和组织,即缺失数字化DNA的企业在未来必将举步维艰。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之前必须对其现有的领导层、组织架构、人才生态系统、文化以及工作方式展开全面评估,然后再针对短板有策略地进行调整和改善,综合考量、全面规划,才能在下一轮数字风暴来袭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刘小平

2022年4

北京管理科学学会会员
二维码/QR CODE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苏仁芳
电话 18701099729
邮箱 surenfang@oriord.com
文霞
电话 18600117100 (微信)
邮箱 wenxia@oriord.com